贾爱臣,今年99岁,整整等了75年。她一直坚持着丈夫李广武当年临别时的嘱托:“带着妮儿好好过,别散了心。”这一等,漫长得让人心酸。1947年,李广武参军离开,随后便再也没有回来。那时他曾说过,“两三年就回来了。”然而,战争夺走了他的生命,27岁便成了烈士股票配资网站查询,永远留在了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。
时光流逝,贾爱臣有了四世同堂的大家庭,儿孙满堂,生活也渐渐安稳。然而,心中那份遗憾一直挥之不去。那时没有照片,夫妻俩也未曾合影。丈夫牺牲多年,她依然不知他究竟安葬在哪里。
2020年7月27日,山东聊城市莘县朝城镇十里坑村,99岁的贾爱臣终于等来了这张“合影”。这一刻,等了75年的等待,终于有了回应。
展开剩余83%当天清晨5点,远在东营的志愿者彭玉会就出发了。她和贾奶奶已经认识三年,急切的心情让她整夜未眠。“这一张画像太重要,我不能耽搁!”她一边整理背包,一边匆忙前行。村里的人们也都纷纷走出家门,停下手中的农活,目光跟随着队伍的脚步。
“送烈士回家”的横幅在风中飘扬,队伍浩浩荡荡,气氛严肃庄重。画像被精心包裹着,用红布遮掩着,好似护送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。队伍的前头,彭玉会干练地走在最前面,工作人员捧着鲜花,四周的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。
下午2点多,队伍终于来到了贾爱臣的家门前。家门口聚满了人,大家都想一睹这张承载着无数努力和期待的画像。贾奶奶平时喜欢小憩,但今天她显得异常精神,一直念叨着:“一会儿就能见到,一会儿就能见到……”她坐在堂屋里,目光不时地望向门口,充满了期待。
当画像缓缓被揭开时,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。画中,年轻时的李广武和贾爱臣肩并肩地站在一起,李广武英气十足,而贾爱臣的怀旧短发,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。看到这幅画像,贾爱臣的眼眶立刻湿润,她轻轻抚摸着画像,仿佛陷入了回忆的长河。
“妮子啊,来看看你爸爸……还是那个模样,不胖不瘦。”她哽咽着说。旁边的李香存泪眼婆娑,哽咽着问:“像不像?妈,像不像?”贾爱臣轻轻点头,“像啊,像啊……”每一个字都带着深深的感情。
当人群从沉默中苏醒,欢笑声、感叹声和低泣的哭声交织在一起。那张画像,不仅仅是照片,更是回忆的拼图,是一段历史的重生。
李广武和贾爱臣的爱情故事,始于当年的一场包办婚姻。17岁的贾爱臣嫁给了李家,在一开始的陌生与拘谨中,他们慢慢找到彼此的依靠。李广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男人,不善言辞,却能给她最踏实的温暖。在日常的点滴中,他们携手共度生活的每一个瞬间。
然而,战争的到来让一切改变。李广武在1947年参军,临走前,他对贾爱臣说:“最多两三年就回来,带着妮儿好好过。”他还留下了两只瓷碗,叮嘱她家不能散。没想到,这一别便是永远。李广武在梁山一战中壮烈牺牲,年仅27岁。
接到丈夫牺牲的消息时,贾爱臣心中万分悲痛,但她没有垮下。她继续撑起家,带着年幼的香存孤独地过日子。日复一日,她依旧在田间劳作,和村民们一起分享劳动的艰辛与喜悦。她不仅是村里的妇女主任,也是田地里的能手,日子虽然艰辛,却依旧充满力量。
几十年来,贾爱臣一直心系着丈夫的安葬地。无论信息如何闭塞,她始终不放弃寻找他的踪迹。终于,在香存和冯海玲的努力下,李广武烈士的安葬地终于找到了——济宁市梁山烈士陵园。
那天,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庄重的氛围中。烈士的遗骨被小心地送回家,村民们也一同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归属。贾爱臣坐在轮椅上,看着丈夫的遗骨,眼中满是泪水。她轻声对丈夫说:“你回来了,家没倒,闺女养大了,咱啥也没丢人。”
直到贾爱臣百岁生日那天,四代同堂的热闹场面才真正让她放下心。她看着围绕在她身旁的子孙,心中无比满足。她的坚持和努力,成就了这份属于她的宁静与温暖。而这份安稳,正是李广武当年所期望的:家庭不散,幸福延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利鸿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